心絞痛 - 心肌梗塞的警訊

院長   趙榮杰醫師
美國心臟學院雜誌JACC論文評審

心肌缺氧引起心絞痛  


心絞痛是心臟肌肉缺氧所引發的病症。人類的心臟是身體循環系統的原動力,自出生後便日夜不停的工作,因此它需要不斷地有血液循環來提供所需的能量來源,當中主要是靠三條像皇冠一樣套在心臟上的冠狀動脈來供給它的養份。當冠狀動脈有動脈硬化的病變時,就會造成血管狹窄使得流向心肌的血液受到阻礙,因而產生缺氧的情況。在身體靜止或休息時,這種冠狀動脈狹窄所造成的血液循環可能還可應付其需要,但當運動或心情緊張使心臟需要額外作工時,冠狀動脈狹窄的影響就顯現出來,此時心肌因得不到更多的血流而導致缺氧,就會產生一些代謝物刺激心臟的神經而使人出現胸悶的症狀,這種因心肌缺血所導致的胸部悶痛的感覺,就叫做心絞痛,也就是俗稱的狹心症。 


正視心絞痛 遠離心肌梗塞 

心絞痛是一種沈悶、壓迫感甚或是明顯疼痛的感覺,它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前胸部,而且會延伸到左手臂內側或下巴。通常好發於中年男子,發作時間大多於運動、緊張、情緒激動、抽煙或在寒冷的天氣裡。很多人常輕忽心絞痛的危險性,延誤或拒絕就醫,因此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血栓或血管收縮而完全阻塞血液循環,導致心肌缺氧壞死,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此時除了劇烈持續性的胸痛外,還會合併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乃至心因性休克而死亡(猝死)。

壓力與動脈硬化 

心絞痛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的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一慢性持續性的血管發炎病變,潛伏期或無症狀期達數年之久。病變的初期來自於動脈內皮細胞的損傷, 最後產生動脈硬化斑塊(fatty streak)及動脈粥狀硬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進而引起血管的狹窄。而動脈內皮細胞損傷主要的原因來自壓力,包括有形或無形的壓力。現代人在步調快速的生活中, 逐漸累積了許多壓力,因而導致大腦的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備戰)狀態, 血管受到交感神經刺激,血壓上升,內皮細胞遭到破壞,加上免疫功能下降,身體自我修護能力喪失,終至內皮細胞重建功能失調而逐漸產生慢性心血管的疾病。 

預防治療的原則 

預防心絞痛首重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並且適當釋壓、遠離壓力源, 讓自己慢下來。同時避免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膽固醇飲食、肥胖、抽煙、失眠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白天花30分鐘在綠葉茂密的樹下散步並深深深呼吸,可有效提高血中含氧量,防止心肌缺氧。三餐七分飽,飯後應有一段輕鬆悠閒的時間,避免在飯後立刻工作。平時注意每日排便的順暢,避免便秘的發生,否則排便太過用力可能會誘發血壓升高及心絞痛。冬天到了,洗澡時溫度不可過高並勿長時間泡澡,外出時注意多穿保暖衣服,因為寒冷的刺激,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緒過度激動或憂慮。

一旦有心絞痛症狀應儘快尋求適當治療。治療原則首重緩解交感神經慢性亢奮, 降低血膽固醇,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並改善已經產生動脈硬化病變的血管及缺氧的心肌,包括血管內皮細胞的重建(endothelial repair)及缺氧組織血管再生(neovascularization)。本院的心血管整合性治療三年來針對13例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病患及5例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病患的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後生活品質明顯提高,包括胸悶胸痛症狀消失,運動或爬山喘氣不止症狀改善,體力精神明顯進步等,而經過六個月至三年不等時間的追蹤,並無一例需要接受心導管或開心繞道術等高危險性的侵入治療。整體的預後是另人振奮的,也提供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優質安全的治療選擇。 


引伸閱讀文獻:

1.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is a proven option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 J Am Coll Cardiol. 2008 Sep 9;52(11):905-7.
2.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PCI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7 Apr 12;356(15):1503-16.
3. Endothelial injury and repair: a novel theory for atherosclerosis. Angiology. 2008 Apr-May;59(2 Suppl):69S-72S. 
4. Vascular repair by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ardiovasc Res. 2008 Jun 1;78(3):413-21.
5. Thymosin beta4 is an essential paracrine factor of embryon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mediated cardioprotection. Circulation. 2008 Apr 29;117(17):2232-40. 
6. Thymosin beta4 induces adult epicardial progenitor mobilization and neovascularization. Nature. 2007 Jan 11;445(7124):177-82. 

7. Cardiovascular symptoms in coronary-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distress. Psychosomatics. 2008 May-Jun;49(3):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