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的救星-免疫醫學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宿命

院長   趙榮杰醫師

台灣是B型肝炎盛行率全世界最高的地區之一,B肝帶原者達三百萬之多,這些帶原者不少人難逃肝硬化和肝癌的厄運,是國人健康的一大負擔。B型肝炎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B肝帶原母親在生產時傳染給新生兒,稱為垂直傳染;根據國內外研究資料顯示,嬰幼兒時期感染B型肝炎,成年後變成終身帶原者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遠超過青少年以後再感染的百分之三以下,因此政府自民國七十三年起推展B肝疫苗注射,所有新生兒一律接受B肝疫苗注射,這項全世界第一次的全面性預防疫苗注射計畫,大幅降低了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及罹患肝癌率,帶給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一大勝利,斬斷世代纏繞在台灣人身上的宿命鎖鏈,讓新生代國民掙脫惱人的魔咒!

然而,對於許多已經感染B型肝炎病毒成為B肝帶原者而言,人類與B肝病毒(以下簡稱HBV)的爭戰,恐怕尚未落幕。



B型肝炎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B肝帶原者的危機,在於HBV入侵肝臟細胞,造成反覆的肝臟發炎,引起肝臟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在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肝癌病患和百分之三十的肝硬化病患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而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的B肝帶原者可能終將轉成肝硬化及肝癌。因此所有B肝帶原者都應把握治療時機,以免讓病程進入不可逆的結果。

HBV入侵肝細胞後並不會直接殺死肝細胞,相反地,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中的吞噬T細胞,會將這已受感染的肝細胞殺死,其目的是為了要除去肝細胞的HBV。所以,在吞噬T細胞欲除去HBV的同時,肝細胞也就跟著陪葬了!這就像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毒作戰, 戰場是在肝臟,雙方「打仗」後, 「戰場」受到蹂躪和破壞。壞死肝細胞內的酵素GPT(ALT)會釋放出來,造成血液中GPT濃度升高,這就是所謂的肝炎發作。另外,T細胞殺死了受感染的肝細胞,引發了發炎反應和新的結締組織增生,就會慢慢形成纖維化、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這就是所謂的《B肝三部曲》。根據一項長庚醫院廖運範教授的研究,在近三年期間追蹤了684名B肝病患,發現肝臟發炎的嚴重度、發作頻率、及發作時間長短,是決定病人未來罹患肝硬化的重要因素。

B肝帶原者經過反覆的肝臟發炎,不僅引起肝硬化,更容易導致肝癌。 在B型肝炎形成肝硬化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基因突變的機會,也因此轉變成肝癌的機率非常高。另外,體內HBV數量增生繁多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HBV的DNA直接嵌入肝細胞的DNA,開啟致癌基因或抑制住腫瘤抑制基因,引起肝細胞癌化,形成肝癌。因此,B肝帶原者血液中病毒量(HBV DNA)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台大醫學院陳建仁教授在JAMA發表的文章指出,HBV DNA濃度越高,罹肝癌機率越高!如果血中HBV DNA數量,能控制在每毫升一千個以下(<1,000 copies/mL),將能有效預防肝癌產生。其它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年齡、酗酒、抽菸、肥 胖、黃麴毒素以及缺乏抗氧化維生素等。男性肝癌比率是女性三到五 倍,目前已知男性荷爾蒙愈多,得到肝癌機會愈高,因此應該避免亂用鹿鞭或虎鞭等壯陽藥。B肝帶原者在40歲時是肝病治療關鍵期,40歲後才開始治療抑制HBV病毒量,演變為肝硬化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三十, 反觀40歲之前開始治療則降為百分之四。酗酒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是非酗酒者的一點七倍;抽菸者是不抽菸的一點五倍。因此,戒掉菸酒、減重,儘早接受適當治療,多吃五色蔬果增加抗氧化維生素,避免接觸黃麴毒素,都可減低罹患肝癌的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因素。

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因素



B型肝炎的治療


B型肝炎治療的原則,在於強化自我免疫機能或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控制病毒或減緩病毒增生,以期病毒在體內與宿主和平共處,避免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的產生。

傳統治療B肝的藥物包括干擾素和口服抗病毒藥物。干擾素的治療主要是針對肝功能不正常(GOT、GPT上 升)、e抗原陽性、沒有肝硬化的病 人,因此並不適用於健康帶原者。干擾素無法將HBV徹底清除,它的作用主要是使病毒的活性降低,以及抑制 肝臟的發炎。一般而言,接受干擾素治療,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功率。 常見的副作用就是產生像感冒般的症狀:發燒、畏寒、疲倦、肌肉酸痛、 頭痛、食慾不振,以及骨髓造血系統受到抑制(白血球及血小板降低)等。 停藥後,一年內有一半的病人會B肝 復發。

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肝安能(lamivudine)、貝樂克(entecavir)、喜必福 (telbivudine),以及肝適能 (adefovir)。這類藥物雖有強力抑制HBV複製的能力,但對肝細胞核內的HBV複製模板cccDNA卻無直接作用,因此儘管血液中HBV-DNA很快減少,但是穩定的cccDNA轉譯HBV蛋白的功能仍在,所以HBV的表面抗原 (HBsAg)、核心抗原(HBcAg)、e 抗原(HBeAg)等仍持續陽性;一旦停藥,HBV的複製很快就恢復,造成 治療前功盡棄,因此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療。然而,長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最大的問題就是抗藥性病毒株 的出現。

胸腺素是一治療B型肝炎的免疫調節製劑,它最大優點在於療程時間較短,治療效果會逐漸增強,而且無明顯副作用。胸腺素的主要作用機轉 包括增加細胞激素(IL-2,INF-r)的製造,增進自然殺手細胞、免疫T細胞 (CD4、CD8)的生長活化和對抗HBV的能力,以及增強肝細胞表面抗原(MHC Class I),以及抑制HBV分裂增生。 長庚醫院發表的98位B肝病人的研究 結果顯示,接受胸腺素治療的病人有 達百分之四十的成功率(病毒清除反應)。而日本發表的316位B肝病人的 研究則有百分之三十的治療成功率。 另外,胸腺素合併干擾素的治療也有不錯的成效。

2002年,英國倫敦大學發表了首次B型肝炎輸入性免疫治療,研究人員抽取健康人的骨髓,篩選對病人HBV抗原有免疫力的T細胞(CD4),之後將這些免疫T細胞輸入B肝病人體內;結果病人B肝病毒完全被清除,而且體內產生抗體。這項革命性的研究成 果,為B肝病人的免疫療法開啟一線生機。
B肝帶原者的自癒力


根據近代心理神經免疫學的研究,當我們對健康抱持正面樂觀的希望,人體自我療癒的力量就會啟動,疾病得醫治的願望就會實現。相反地,如果整天悶悶不樂,已經黑白的人生自然無法變回彩色的了。可見自我的意念及精神力 量是非常的重要,當希望重獲健康的信心不斷的表現出來,就會啟動一連串生物免疫反應來治癒身體,讓失衡的細胞與器官慢慢好轉。因此,B肝帶原者除了接受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外,更須樂觀面對B肝病毒感染的事實,真心盼望、時時感念,讓潛藏的自癒力重新帶領自己找回失去的健康。